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各种压力增加以及体检甲状腺超声检查项目的普及。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发现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因发现甲状腺结节来门诊就诊。 今天我们就从“认知、辨别、应对”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下甲状腺结节的相关知识,希望能给大家权威与规范的指导与建议。 甲状腺位于颈前偏下部,喉头的下方,气管的前方,形似蝴蝶。 正常甲状腺表面光滑,质地柔软,不易触及。 甲状腺结节,顾名思义,就是甲状腺内发现肿块。 一般说来,触诊获得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B超检查获得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76%,而甲状腺结节中的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为5%-15%。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由于结节压迫周围组织,可出现声音嘶哑、压迫感、呼吸或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 发病原因可能与精神压力较大、遗传及接触放射线、碘摄入过量或缺碘、自身免疫因素等有一定的关系。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结节,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处理不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和涉及的医疗花费也有显著差异。 因此,发现甲状腺结节时不要恐慌,应及时就医,区分结节的良恶性。 辨别:有哪些需要警惕的报告单指标异常? 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和检测甲状腺功能。 其中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 某些超声征象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下述两种超声改变的甲状腺结节几乎全部为良性: ①纯囊性结节; ②由多个小囊泡占据50%以上结节体积、呈海绵状改变的结节,99.7%为良性。 而以下超声征象提示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大: ①实性低回声结节; ②结节内血供丰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情况下); ③结节形态和边缘不规则、晕圈缺如; ④微小钙化、针尖样弥散分布或簇状分布的钙化; ⑤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超声影像异常,如淋巴结呈圆形、边界不规则或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内部出现钙化、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门消失或囊性变等。 超声科医生往往会在超声检查报告的结论处以TI-RADS分类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的不同分为1-6类,分类越高,恶性风险越大。 1、2类恶性风险为0;3类恶性风险<5%;4类恶性风险5%-85%,建议穿刺活检或手术,细胞学结果即使阴性仍要定期随访;5类恶性风险>85%;6类为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恶性病变。 甲状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又受到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和控制,通过监测激素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的病理变化。 其中甲状腺功能中的关键指标就是TSH。 如果血清TSH低,需要进行确证试验并考虑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影检查,以判断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是甲状腺功能紊乱。 直径>1cm且伴有血清TSH降低的甲状腺结节,推荐行甲状腺I或99mTc核素显像,判断结节是否有自主摄取功能。 另外,许多患者发现抽血检查指标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升高,甚至有的高达几千IU/ml。 其实TPOAb测定是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最敏感的试验。 这类患者往往超声检查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治疗手段主要是非手术治疗、免疫调节治疗,需要手术的往往合并多发甲状腺结节,甚至恶性肿瘤。 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仅需定期随访,无需特殊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在下述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①出现与结节明显相关的局部压迫症状; ②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无效者; ③肿物位于胸骨后或纵膈内; ④结节进行性生长,考虑有恶变倾向或合并甲状腺癌高危因素。 因外观或思想顾虑过重影响正常生活而强烈要求手术的,也可以手术治疗。 对于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时,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是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的方法。 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趋势呈全球化激增,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否需手术治疗需综合危险评估、超声二维成像特征、肿瘤的组织学特性(浸润性、多灶性、淋巴结转移等等),并适当考虑患者的意愿及依从性等方面而决定。 但是,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还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且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最后,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自我调节,自我解压,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劳累。 饮食上除了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外,碘过量或碘缺乏都可以引起甲状腺疾病。 针对不同病因,饮食要求不同。 如果是Graves病(最常见的一种甲亢)伴甲状腺结节,此时需要严格限制碘的摄入,尽量少吃海带、紫菜、海鱼等海产品,且食用无碘盐。 如果是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也需要低碘饮食,少吃海产品。 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可适当吃一些含碘的食物,尤其是缺碘的地区。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医院乳甲外科主任医师张超杰戴旭 注:内容参考于头条湖南医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