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嗜酸性细胞,又称Hurthle细胞,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合成甲状腺激素和球蛋白的功能。Hurthle细胞在非肿瘤性和肿瘤性甲状腺病变的病理实体中可见到,包括从单纯性增生性病变到恶性肿瘤中。非肿瘤性病变,如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嗜酸性细胞化生等。肿瘤性病变包括:嗜酸性细胞肿瘤(腺瘤和癌),乳头状癌的变种、甲状腺滤泡癌和髓样癌的嗜酸细胞型等。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肿瘤(hurthlecellneoplasma,HCNs)是指主要(75%)具有嗜酸性细胞特征的滤泡细胞构成的甲状腺肿瘤,也称甲状腺嗜酸性细胞瘤,包括嗜酸性细胞腺瘤(hurthlecelladenoma,HCA)和嗜酸性细胞癌(hurthlecarcinoma,HCC)。 2.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HCT)发病率较低,占甲状腺腺瘤的11.6%,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4.6%。 3.又称Hurthle细胞或Askanazy细胞。 4.年Hurthle在幼犬甲状腺首次发现,年Askanazy在人体甲状腺首次找到此细胞。 二.病理 1.显微镜下显示甲状腺肿瘤的大部分(75%)或全部均由嗜酸细胞组成,其细胞较大,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状,瘤组织构造类似于普通的滤泡性肿瘤。若肿瘤具有穿透性,侵及血管即为恶性,无以上表现者为良性。 2.嗜酸细胞是一种大的多角形细胞,常独立存在或松散排列具有非典型浓染的胞核,呈多形性,核仁大而突出,细胞质丰富。 3.苏木精-伊红染色呈红色嗜酸性颗粒状。电镜下细胞质内充满线粒体,且大小、形状不均一,线粒体内含有丰富的过氧化物酶。 4.HCT的大体特征为:肿瘤呈实性,黄褐色,血供丰富,大小从1cm至10cm以上均有发现,大多数肿瘤有完整包膜。一旦出现包膜浸润,则可诊断为恶性。浸润性肿瘤趋向以分叶状方式生长于实质中,易误认。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生长方式,可呈滤泡状、梁状(实性),或乳头状,以滤泡状最多见,也可有多种生长方式混合,其比例常与肿瘤的良恶性有关。 5.诊断中的另一个陷井是腺腔内浓缩的类胶质也是同心圆排列,其形态与乳头状癌中的砂粒体相似。恶性肿瘤常出现坏死,滤泡内胶质较少。 三.临床表现 1.HCT的发病年龄为14~76(平均50)岁。年龄越大,恶性程度也越高。良性肿瘤平均年龄约为44.7岁,而恶性肿瘤为52.8岁。HCT好发于女性,其男女比例约1∶4,但恶性肿瘤中男性的比例则大大增高,甚至可以超过女性。 2.最初症状主要有明显的甲状腺压痛性结节,此外还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曾有过非恶性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炎、毒性甲状腺肿、滤泡状肿瘤及其他肿瘤,43%的患者曾有过颈部低剂量放射史,10%~15%的患者发生了转移,最主要的部位是肺和骨骼,而颈部淋巴结转移少见。 四.超声表现 嗜酸细胞肿瘤超声表现多样化,回声从低回声为主到高回声,血流信号从周边血流、内部无血流信号到血流信号内外皆有分布。 均匀的低回声 以低回声为主,存在等回声区域 等回声 等回声为主,含少量低回声区域 高回声 销售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