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2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对比剂安全使用工作组一、碘对比剂基本结构及分类
(一)碘对比剂的基本结构
三碘苯环衍生物:碘原子量大,吸收X线性能较强;碘与苯环键合,结构非常稳定;苯环结构具备多个有效侧链结合点,提供了不断改进整个分子结构,提高亲水性能和降低毒副作用的可能性。三碘苯环衍生物结构式见图1。
(二)碘对比剂分类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单体和双体;高渗、次高渗和等渗。
备注:本次修订用“次高渗”对比剂概念替代“低渗”对比剂概念。次高渗对比剂(原低渗对比剂)是相对高渗对比剂而言,而等渗对比剂是相对于血浆渗透压而言;事实上,次高渗对比剂的渗透压仍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数倍(表1)。
(一)过敏试验
无需碘过敏试验,除非产品说明书注明特别要求。
(二)使用碘对比剂前,应向患者或其监护人告知对比剂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建议:签署“碘对比剂使用患者知情同意书”(附后)。
(三)碘对比剂使用前,医生或护士需要:
1.询问患者或监护人:(1)既往有无使用碘对比剂出现中、重度不良反应史;(2)有无哮喘;(3)有无糖尿病;(4)有无肾脏疾病;(5)有无肾脏手术;(6)有无使用肾毒性药物或其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GFR)的药物;(7)有无高血压;(8)有无痛风病史;(9)有无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或过敏史;(10)有无脱水、充血性心衰现象。
2.需要高度
(四)对比剂处理
碘对比剂存放条件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使用前建议加温至37℃。
(五)水化
建议在使用碘对比剂前6—12h至使用后24h内,对患者给予水化。
1.水化的可能机制: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降低对比剂相关的血液黏滞度和渗透性;等渗性生理盐水可扩充血管内容积;用碳酸氢钠可使肾小管内液体碱性化,可降低。肾小管损害。
2.水化的方法:(1)动脉内用药者:推荐:对比剂注射前6~12h静脉内补充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加mmol/L碳酸氢钠溶液,不少于ml/h;注射对比剂后亦应连续静脉补液,不少于ml/h,持续24h;提倡联合应用静脉补液与口服补液以提高预防对比剂肾病效果。(2)静脉内用药者:口服补液方式:注射对比剂前4—6h开始,持续到使用对比剂后24h口服水或生理盐水,使用量ml/h;条件允许者,建议采用前述条款中动脉内用药者水化方法。
(一)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1.既往有使用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病史,症状包括荨麻疹、支气管痉挛、明显的血压降低、抽搐、肺水肿等。 2.哮喘。 3.与治疗现疾病有关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二)使用对比剂检查室必须常备的抢救用品 1.检查室中必须准备的器械:装有复苏药物(必须定期更换)和器械的抢救车;必须备有医用氧气管道或氧气瓶或氧气袋;血压计、吸痰设备、简易呼吸器等。 2.检查室中必须备有的紧急用药:1:0肾上腺素;组胺H1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地塞米松;阿托品;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抗惊厥药(如地西泮等)。 (三)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 1.一般性预防:建议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推荐预防性用药;对比剂使用前加温到37℃;患者注射对比剂后需留观30min才能离开检查室。 2.建立抢救应急通道:建议建立与急诊室或其他临床相关科室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的应急快速增援机制,确保不良反应发生后,需要的情况下,临床医师能够及时赶到抢救现场进行抢救。 (四)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1.急性不良反应:定义:对比剂注射后1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一过性的:支持疗法;重度的、持续时问长的:应考虑适当的止吐药物。 (2)荨麻疹:散发的、一过性的:包括观察在内的支持性治疗;散发的、持续时间长的:应考虑适当的组胺H1受体阻滞剂肌肉内或静脉内注射。可能会发生嗜睡和(或)低血压;严重的:考虑使用肾上腺素(1:0),成人0.1~0.3ml(0.1~0.3mg)肌肉注射;6—12岁儿童注射成人剂量的1/2(50%),6岁以下儿童注射成人剂量的1/4(25%)。必要时重复给药。 (3)支气管痉挛:氧气面罩吸氧(6—10L/min);β2受体激动剂定量吸人剂(深吸2~3次);肾上腺素:①血压正常时:肌肉注射:1:0,0.1—0.3ml(0.1—0.3mg)(对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或老年患者使用较小的剂量);儿童患者:0.01mg/kg,最多不超过0.3mg。②血压降低时:肌肉注射:1:0,0.5ml(0.5mg);儿童患者:6—12岁:0.3ml(0.3mg)肌肉注射;6岁以下:0.15ml(O.15mg)肌肉注射。 (4)喉头水肿:氧气面罩吸氧(6—10L/rain);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0),成人0.5ml(0.5mg),必要时重复给药;儿童患者:6—12岁:0.3ml(0.3mg)肌肉注射;6岁以下:0.15ml(0.15mg)肌肉注射。 (5)低血压:①单纯性低血压:抬高患者的双腿;氧气面罩吸氧(6~10L/min);静脉补液:快速,普通生理盐水或林格氏乳酸盐;如果无效:肌肉注射1:0肾上腺素,0.5ml(0.5mg),必要时重复给药。儿童患者:6—12岁:0.3m1(0.3mg)肌肉注射;6岁以下:0.15m1(0.15mg)肌肉注射。②迷走神经反应(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抬高患者的双腿;氧气面罩吸氧(6—10L/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6~1.0mg,必要时于3—5min后重复给药,成人总剂量可达3mg(0.04mg/kg)。儿童患者静脉注射0.02mg/kg(每次最大剂量0.6mg),必要时重复给药,总量可达2mg;静脉内补液:快速,普通生理盐水或林格氏乳酸盐。 (6)全身过敏样反应:求助复苏小组;必要时,气道吸引;出现低血压时抬高患者的双腿;氧气面罩吸氧(6~10L/min);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0),成人0.5ml(0.5mg),必要时重复给药。儿童患者:6~12岁:0.3ml(0.3mg)肌肉注射;6岁以下:0.15ml(0.15mg)肌肉注射;静脉补液(如:普通生理盐水,林格氏乳酸盐);H1受体阻滞剂,如:苯海拉明25~50mg静脉给药。 2.迟发性不良反应:定义:对比剂注射后1h至1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比剂给药后可出现各种迟发性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头痛、骨骼肌肉疼痛、发热),但许多症状与对比剂应用无关,临床须注意鉴别。与其他药疹类似的皮肤反应是真正的迟发性不良反应,它们通常为轻度至中度,并且为自限性。迟发性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对症治疗,与其他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的治疗相似。 3.晚迟发性不良反应:定义:通常在对比剂注射1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晚迟发性不良反应类型:或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偶见于未经治疗的Graves病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年老和(或)缺碘者]。
七、使用碘对比剂禁忌证(一)绝对禁忌证 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患者不能使用含碘对比剂。 使用碘对比剂前,一定要明确患者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正在治疗康复的患者,应咨询内分泌科医师是否可以使用含碘对比剂。如果内分泌科医师确认可以使用碘对比剂,建议使用能满足诊断需要的最小剂量,并且在使用碘对比剂后仍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注射含碘对比剂后2个月内应当避免甲状腺核素碘成像检查。 (二)应慎用碘对比剂的情况 1.肺及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 2.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可以使用含碘对比剂;妊娠期间母亲使用对比剂,胎儿出生后应注意其甲状腺功能。目前资料显示碘对比剂极少分泌到乳汁中,因此使用对比剂不影响哺乳。 3.骨髓瘤和副球蛋白血症:此类患者使用碘对比剂后容易发生肾功能不全。 4.高胱氨酸尿:碘对比剂可引发高胱氨酸尿患者血栓形成和栓塞。建议:使用等渗碘对比剂或次高渗碘对比剂;避免大剂量或短期内重复使用碘对比剂;充分水化。 八、碘对比剂血管外使用 1.使用途径:窦道或瘘管造影;其他体腔造影,如关节腔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间接淋巴管造影、胆道T管造影(T.tube)、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脏穿刺胆道造影(PTC)、消化道口服造影等。 2.禁忌证:既往对碘对比剂有严重过敏反应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3.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碘对比剂血管外应用可能被吸收,产生与血管内给药相同的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轻微症状可以在数天内自动消失,可不予以处理;反应严重者,处理措施同血管内用药。
附推荐《碘对比剂使用患者知情同意书》内容1.既往无使用碘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病史。 2.无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肾功能不全、哮喘病史。 3.使用碘对比剂,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轻度不良反应:咳嗽、喷嚏、一过性胸闷、结膜炎、鼻炎、恶心、全身发热、荨麻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2)中度不良反应:严重呕吐、明显的荨麻疹、面部水肿、咳嗽、呼吸困难、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等。(3)重度不良反应:喉头水肿、惊厥、震颤、抽搐、意识丧失、休克等,甚至死亡或其他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4)迟发性不良反应:注射碘对比剂1h至1周内也可能出现各种迟发性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骨骼肌肉疼痛、发热等。 4.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碘对比剂漏出,造成皮下组织肿胀、疼痛、麻木感,甚至溃烂、坏死等。 5.使用高压注射器时,存在注射针头脱落、局部血管破裂的潜在危险。 6.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不良反应的症状,请及时与相关医师联系,联系电话。 7.我已详细阅读以上告知内容,对医护人员的解释清楚和理解,经慎重考虑,同意做此项检查。 8.签署人:患者或其监护人;如果是监护人:监护人与患者关系。谈话医护人员。 9.签署时间。备注:不符合上述内容包括条件,又需要使用碘对比剂者,建议签署“患者使用碘对比剂知情同意书”时,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增加针对该患者具体情况的相关条款。
影像三人行 工作组成员: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科(梁长虹);医院放射科(冯晓源);中国医院放射科(郭启勇、刘兆玉);中国医院放射科(徐克、任克、戴旭);医院放射科(周诚);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高宏);医院放射科(陈卫霞);医院放射科(许乙凯);医院放射科(陈峰);医院放射科(陈汉威);医院放射科(邓刚);医院放射科(李彩英);医院放射科(刘爱连);医院肿瘤介入科(刘凤永);医院放射科(刘玉林);医院放射科(孟晓春);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射科(孙应实);医院放射科(王红);医院放射科(王培军);医院放射科(王荣品);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放射科(徐卓东);医院放射科(薛华丹);福建医院放射科(薛蕴菁);医院放射科(杨健);医院放射科(叶斌);医院放射科(余日胜);医院介入治疗科(于世平);医院放射科(翟仁友);山西医院放射科(张瑞平);医院放射科(张晓琴);医院放射科(张伟国);医院放射科(张勇);医院放射科(赵卫);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放射科(周顺科);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放射科(朱友志)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年94卷43期-页
美编:影像三人行
影像三人行